在市政协“双月”协商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铜川因煤而兴,从宋代开始,有着一千多年的煤炭开采史。1958年因煤设市,为陕西乃至全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长期的资源粗放开采,环境污染严重,过去一度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加之,传统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结构单一,后续产业乏力,历史欠账较多,严重制约了铜川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我市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20XX年至今,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扶持资源性城市转型、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有利机遇,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破解发展难题,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建设,转型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目标明确。结合实际,我市因地制宜提出以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这个思路对头,定位准确,从方方面面来看,符合铜川发展实际,也很有感召力。
二是方法措施得力。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改造煤电铝水泥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以中医药养生和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服务优质化为抓手,推动产业、城市、社会、体制全方位转型,力度很大,富有成效。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正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产业支撑向多门类产业拉动转变,转型总体态势良好。
四是城乡发展喜人。通过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市区提升改造,废矿山综合治理及农村移民搬迁、人饮工程、美丽乡村、重点镇建设等,我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城市规划区由原来的55平方公里扩展到1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居全省第二,铜川形象有了很大提升。
五是民生持续改善。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群众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不断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群众幸福指数位居全省第三。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