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校长关于教师“二次成长”的思考与探索(学校)
教师的第一次成长和第二次成长有着鲜明的区别。教师的第一次成长更多地依靠对身边老教师的模仿,通过相互听课、集体备课等方式,理清教材思路,设计教学流程,美化板书设计,使自己的课上得“有模有样”。教师的第二次成长,更多需要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自己的教学与其他同行相比有哪些特色,并且这些特色应该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教师的第二次成长就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扬弃”,不断地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越。
教师的第一次成长处于认识的第一阶段,一般是对一些教育现象的感性认识,获得的是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次成长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得教育现象背后的理性认识,并且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关要求,将自己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师的第一次成长突出地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并且一般都是显性的。比如,板书更加美观大方,声音更加洪亮,肢体语言更加充满自信和感染力等。第二次成长,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变化,即能够站在更高更科学的立场看待教育问题,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第一次成长更多的是依赖于外力,离不开学校对新教师的关注和培养。第二次成长的动力更多的来源于自我追求、自我加压。青年教师应该树立高远的奋斗目标,重视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前进道路上的机遇,才能战胜挫折,追求卓越。
教师要实现二次成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要全面地了解自己,既要悦纳自己,充满自信,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和完善,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扬长避短的过程。同时,也要用客观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同事,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即使是别人在教学工作中暴露出的缺点,如果我们能深入地加以总结反思,也能转化为促进自身进步的资源。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的职业,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注重现场学习的观察和比较,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良好的学习能力集中地表现为3种能力:学习的专注力、信息的捕捉力和行动的转化力。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