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常见的20组易混淆字词辨析

2020-12-20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20组易混淆字词辨析


从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在撰写公文时,常会遇到诸如“截止与截至”“制定与制订”“厘清与理清”等相似词汇理解使用不当的烦恼。为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收集归纳了20组公文中常见的易混淆字词,逐一进行辨析,供大家交流参考,避免犯错。


1.“截止”与“截至”。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如“活动报名截止时间为20XX年4月20日19:00”;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如“截至北京时间20XX年5月19日00:51,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628903例”。


2.“厘清”与“理清”。“厘清”的对象往往是关系、原则、任务等,有查清楚、分辨清楚的意思,如“厘清事实真相”;“理清”后面一般是有条理的事物,如“理清头绪”、“理清思路”。


3.“内涵”与“内含”。“内涵”是一个名词,使用时多用来说明文章或者艺术品富含的哲理,还可以形容人有涵养、有气质,如“他是个很有内涵的人”;“内含”是一个介词,是“里面有”的意思,如“这个地方的泉水内含多种矿物质”。


4.“督察”与“督查”。从产生时间上讲,“督察”自古有之,如《汉书·西域传》记载“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而“督查”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在《辞海》《辞源》等汉语词典中均无收录。从词性上讲,“督察”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作动词时,“督察”的目的是提醒、敦促有关单位和人员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如“中央环保督察”;作名词时,“督察”主要指承担督察职责的岗位和职务,如在香港警察系统中专门设有“督察”这一职级。而“督查”一般仅作动词,为督促检查的意思。从实施主体和结果上讲,“督察”的主体一般是国家权利机关,事后往往会伴随相应的约谈、问责,而“督查”则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使用,事后既可能对履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也可能对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全文约3427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青年干部座谈发言稿参考汇编(3篇)
  2. XX乡镇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
  3. (3大类28方面)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问题清单及整治台账
  4. 组工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党课讲稿
  5. 做好省委巡视期间信访工作讲话
  6. 传达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专题会议讲话提纲
  7. 考察组与拟提拔干部考察集体谈话记录
  8. 乡镇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9. 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
  10. 公开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汇编
  11. 2024年组织生活会普通党员个人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12. 市委书记在2024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13. 专题党课讲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14. 2024年度民政局民主(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15.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16. 基层党支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
  17. XX县委网信办班子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18. 市应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19. 离退休党支部党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20. 在2023年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