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息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站岗放哨”。当好“哨兵”,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持警觉与清醒,将突发状况、紧急事件“第一时间”报送,确保为党委决策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脑要清
在信息工作人员头脑中,首要的问题是弄清楚哪些信息属于紧急信息、该报给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开出三味“醒脑剂”,着力帮助信息工作人员掌握报送标准和分析研判策略。
一是明确标准立规矩。针对以往紧急信息界定不明晰、标准模糊等问题,我们出台了《紧急信息报送范围和标准》,从定量到定性对紧急突发事件作出详细规定,同时还配有报送流程图,明确了要依据事件的重要程度报送到相应层级的部门。比如,规定人员3死5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以上的交通、安全、中毒、火灾等事故都应报自治区党委。事实上,几乎所有已发生的紧急突发事件都可以在《标准》中找到对应的“身份标签”,即便是信息岗位上的“新兵”也可以对照《标准》正确完成工作。
二是强化预判防事端。对于那些尚未造成现实危害、有可能发展成重大事件的敏感情况,如果能提前发现、及早报告,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将事态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就更能发挥信息工作的“放哨”作用。基于此,我们将人员身份敏感、发生时间敏感、发生地点敏感、行为方式极端、持续时间较长且引起较大规模人员围观等要素列入了紧急信息范围。从过去单纯重视“事后”,转到同样重视“事前”,增强了对突发事件前期研判和预警的能力,当好“事前诸葛亮”,努力为及时化解、消除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留足“提前量”。
三是加强会商无遗漏。我们建立会商制度,加强与专业部门的联系沟通,依托专业的力量来判断实在吃不准的信息,确保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比如,化工液体、气体泄漏等涉及化工危爆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没有专业考量难以判断其后果。这就需要与安监、环保和厂方的技术人员进行会商,借助专业力量重点对发生事故的周边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对有关工人的健康产生的影响,视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报送信息。从实践来看,我们基本做到了既没有滥报紧急信息干扰党委工作,又没有漏报重要情况,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腿要长
信息源是紧急信息收集工作的“源头活水”,掌握信息源,就要“伸长腿”。我们把“脚”踩在源头上,将触角延伸到党政军群等各个方面,不断畅通信息渠道。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