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和群众交朋友,这些是老一辈革命家总结出来的质朴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是深入群众听真话的诀窍,更是调查研究出实效的真经。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我们要弘扬优良传统,在接地气、懂风气和重通气上下功夫。
一、深入群众要接地气
有这样三个针砭调研的笑话。
其一,有干部去村里调研,问:“你们村的GDP有多少?”村干部回答:“我们村只养牛不养鸡。”
其二,有干部调研时这样问一个贫困户:“你得过什么扶贫政策补助?”贫困户答:“没得过政策。”站在旁边的村干部提醒道:“你家砌房子得过政府给的钱吗?”贫困户回答:“哦,得过两万块。”
其三,有个干部去乡里调研时问一个小伙子:“你的婚姻存续情况如何?”小伙子说:“不知道。”乡干部在旁边赶紧补话:“你讨老婆了吗?”小伙子说:“讨了。”乡干部接着问:“老婆跑了没有?”小伙子回答:“到广东打工去了。”
为什么会有诸如此类的情况?就是因为不接地气。可以想见,那种调研前写有“脚本”、座谈就念稿子的调研,难以让群众敞开心胸道实情;那种进了贫困户家里,凳子不愿坐、杯子不敢接、东西不想碰的人,难以让百姓说出心里话;那种满纸书面用语、专业名词的表格问卷,难以让调研对象理解。
沟通能力展现着干部调研的水平,体现着干部是否接地气。善于运用群众语言“问”群众,才能激发群众热情,便于深度交流,听到真话干货。有的同志不认真学习掌握群众语言,在调研过程中,“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必然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接地气的根本在“身入”“心入”“情入”。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才能真切感受到群众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把人民的切身利益当作自己的肩上责任、分内工作,才能真实地感受到群众诉求的急缓难易;只有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天下大事,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群众的喜忧恨厌。倘能如此,调研自是增气沛然。
二、沉到基层要懂风气
入境问俗,这个成语大多数人都懂。出国考察访问,不论时间长短,都会把彼国他乡的风俗气候弄得清清楚楚。下基层调研,怎么就不重视这一点了?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