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 不断推动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将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为工会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推动了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职工读书站”建设、“全省农民工培训基地”、“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创建活动、争创“工人先锋号”、“劳模示范效应”及“2+X”民主管理模式等一批工会工作新品牌逐步形成,市镇两级工会在全市应对金融危机、促进转型升级和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现。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领导下的工会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高度重视,在领导上加强。我市不断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2005年5月,召开全市工会工作会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切实把工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管理。市委坚持定期召开工会工作会议,镇(区)以上党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制度,坚持和完善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2007年,市委专门召开会议,为太仓争创“全省工会工作模范市”强化领导,提供组织保证。全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工会界别委员的源头参与作用,定期视察检查工会工作、参加工会活动,使工会在参与全市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有位置、有发言权。
二是出台政策,在经费上保证。2005年,我市出台《全市企事业单位应上缴的工会经费由地税局代收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实行财政代扣,工会经费得到了有力保证。近几年来,工会经费连年增长。工会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或统筹基金支付,为工会更好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扶贫帮困,在制度上完善。我市先后出台了《太仓市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完善太仓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工会帮扶对象全部纳入了政府帮扶体系,形成全市统一、资源整合的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体系。全市建立了《农村劳模荣誉津贴保障制度》,规定每月给国家级农村劳模发放荣誉津贴300元,省(部)级和苏州市级农村劳模200元,关停企业劳模补助经费由市财政负担。
全文约2298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