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通篇贯穿着“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心底无私天地宽。”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带头攻坚克难,把群众的期盼落实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重显绩,也要重潜绩,真正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为民造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浙江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缺粮省,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特别重视浙江的农业生产,一次他陪外宾到杭州,听群众说粮食不够吃,后来又专门到萧山调研,逢人就问口粮和饲料够不够。周恩来同志回北京后,具体算账研究,专门指示省里上调粮食时可以少调两亿斤。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颗实实在在的为民之心。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坚守人民立场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要甘做赤诚为民孺子牛。“只待送我回兰考,鞠躬尽瘁治沙丘”是焦裕禄的为民热忱,“一生只为一清渠,渠开再修致富路”是黄大发的岁月坚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黄文秀的扶贫决心……,一代代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时代壮歌。20XX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习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科学决策。党和国家为了人民挽救生命,不惜以暂停国家社会运转,这一个个举动无不生动阐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秉承为国尽忠、为民服务的信仰,保持为民解忧、为民谋利的担当,用“孺子牛”的精神,倾情助推发展,服务民生。要勇做创新发展拓荒牛。 “嫦娥”上九天揽月,“鱼鹰”下五洋捉鳖,北斗系统逐步完善,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创新成果日新月异。很多“卡脖子”清单变成了攻坚清单,实现了很多0到1的突破,让科技进步成为支撑发展的坚实基础。40年多前,深圳设立特区,浦东开发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全文约4445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