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硬核经验:让你为写材料付出的努力更有效
最近,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挺长——《“最美大学女校长”刷屏,颜值惊呆网友:人的努力,可以有多可怕?》。文中以汕头大学现任女校长姜虹教授等成功人士的成长史为例,说明了一个人该如何努力,才能走向成功、收获成功。
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想: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努力≠成功。为什么有的人很努力,可就是没有成功呢?除了天赋,除了机遇,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以写材料为例。通常,我们会用这么一些要素来衡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时间。看起来,时间付出与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我们写材料,“5+2”“白加黑”是常态。你就是再能写,查资料也好,打字也好,总需要时间吧?但是,写材料还有个效率的问题。同样写一个材料,有的人三下五除二就写出来了,甚至一气呵成、倚马可待;有的人则半天写不出几行字,出工出力不出活,就算出了活,也只是交得了差而已,文章出不了彩。抛开写作水平不说,这就涉及到时间利用效率的问题。事实证明:浪费的时间≠努力。
——数量。要把文章写好,必须多写多练。从这个意义上说,写的种类之多、篇数之多与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但也不尽然。有的人天天都在埋头苦写,写的年头不短,产出的材料也不少,但采用的不多,写作水平进步也不大,原因就是有数量没质量。这样的写作,其实是“写而不作”,更多的是在搬运文字、组装文稿,属于“劳动密集型写作”,附加值不高。这就说明:低水平的重复≠努力。
由此看来,要把材料写好,不努力不行,只是努力也不行,还必须注重效率和效力,避免“无效努力”,减少“低效努力”,追求“高效努力”。那么,哪些写作行为属于“无效努力”“低效努力”,怎样的行为才是“高效努力”呢?
在写材料上的无效努力,从结果导向看,就是写出来的材料得不到采用。究其原因,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行文方向不正确。我经常说:“方法不对,干活很累;方向不对,一切白费。”写材料的时候,无论运思还是行文,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往下怎么写,做的都是无用功。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