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网络舆情问题研究
关键词 电信诈骗 舆情 传播
电信诈骗起源于20世纪末的我国台湾地区,后来发展成为借助电信网络实施诈骗,进而演化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类型 。2004 年前后,一些学者总结此类运用手机短信实施诈骗,称之为“手机短信诈骗”。2009 年,公安部为了便于各方交流,增进各方在办理电信诈骗案件中的协作,将此类案件定性为电信诈骗案件。2016年,全国共打掉诈骗团伙7682个,共破电信诈骗案件8.3万起,同比上升49.6%。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数量和涉案金额纪录不断被刷新,真是防不胜防,目前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反诈骗中心已经全面启动,并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对此类案件的打击力度。
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行为反映了网民的关注点,搜索引擎中词条搜索量的高低反应了网民对此关注度的高低。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百度搜索引擎的特定词条的搜索情况,来把握互联网上电信诈骗的总体情况。这里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百度指数这一功能,对网民搜索“电信诈骗”这一关键词进行监测,汇总2011-2016年电信诈骗的整体搜索情况,可以看出,2013年以前,电信诈骗的关注度较低,偶有峰值出现,在2014年出现爆发事件(汤唯电信诈骗事件),电信诈骗的新闻从法制版转移到娱乐版,之后网友关注持续走高。特别地,在2016年出现较大的上升,时有波动。在2016年山东临沂徐玉玉大学录取被骗走学费9900元后,徐玉玉报案返家途中猝死。此时有关电信诈骗的舆情又出现了一波爆发。可以看出,网络上网民对电信诈骗的关注度逐渐增高,特别是电信诈骗相关事件层出不穷,影响力逐渐增大,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一、2016年“电信诈骗”网络舆情整体分析
2016年1-8月“电信诈骗”整体的搜索量较低,波动时有发生,相对于全年来说比较平稳。波动主要出现在8月26日(即徐玉玉案主犯归案之日),当日 “电信诈骗”的搜索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达到本年度最大值,后期的搜索热度也较高,说明这点发生的事件影响力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二、网民群体画像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