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系民生 群众更“有感”
(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人民政府 吕永祥)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二专题心得体会范文(1)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二专题里的文章,节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12月至20XX年11月3日期间有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论述。全文共分为10个章节,文字质朴精练,涵盖了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紧密联系实际,以一片赤诚丹心让群众更“有感”。
以强烈的“责任心”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获得感是幸福感的基础。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经济收入持续增加,能病有所医、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在精神层面,要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因此,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以强烈的“事业心”攻克民生难题,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幸福感是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产生的喜悦情绪,比如工作与生活得体面、享有尊严与自豪等。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状况及问题的“风向标”,人民群众幸福感高,对社会的认可度就高;幸福感低,人们就会焦躁不安,连获得感也谈不上了。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农村留守人员生活保障问题、一部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生活困难等,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所带来的幸福感。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必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强烈的事业心,在公共服务、健康保障、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时刻与人民心贴心、心连心,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