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跨文化交流的四条途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独特精神标识,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他特别注重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人类文明成果借鉴与融合,强调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一直以来,中华文化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吸收借鉴异域、异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始终坚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开展跨文化交流,为增进中国与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理解互信,实现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文化认知定势。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或国家的民众,基于自身固有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认知环境等,先行形成了对他国文明与文化的固有认知和看法,影响国际的文化交流互鉴。二是文化圈层隔阂。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特定自然环境以及特有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影响,人们有时会以自己圈层的文化作为标准和参照去评判其他文化圈层,造成理解和认同阻力。三是文化传播方式固化。当前,文化产品还有待进一步满足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文化信息需要。四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从国内来看,各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民间文化交流的鼓励性政策和措施还有待加强;从国外来看,不同国家文化基础差异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加强跨文化交流,需在充分尊重各国间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理念和运行机制,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