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科大夫为民务实清廉演讲稿
去年,也是在这里,在同样的演讲台上,我以“医道惟诚,和美共建”为题和大家分享了爱在春夏秋冬的理由,如果说彼时谈论的医者之道是神仙的手眼和菩萨的心肠,那今天,我来和大家谈一谈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能给病人带来什么。
我们能给病人带来什么呢?感动中国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老先生说“一个好的医务人员,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于是,在他58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为13600多名重度肝病患者带来健康;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林巧稚女士说:生平最喜欢的声音,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于是,她带来了5万多个新生命的诞生。在我们身边,立足本职、务实工作的医务人员数不胜数,也许大家觉得我们能给病人带来什么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在坐的各位可能觉得这很简单,当然是健康啊!是的,我们能带给大多数患者健康的希望,但是有那么一群人,在健康面前,仅有0.6%的希望获得重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无望的等待中衰竭,因没有生命之源而被健康拒之门外!他们是一群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特殊的患者。如果有合适的供体,他们可以多活5年,10年,20年……;如果有合适的供体,这0.6%可以变成76%、86%、甚至是96%。于是,在健康的召唤下,政策的支持下,法规的管约下,这样一群有着医学背景、有过急诊科、重症监护系统工作经验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应运而生。
然而这是一份充满矛盾的工作。在ICU病房外,我们等待的永远是死亡,但又是新生;我们带给家属的是绝望,但又是希望。流淌在我们脸颊的有泪水和汗水,转过头却依然要保持理性和坚强。每次的协调过程都是触摸死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多时被信任、被感激,因为我们是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好人”;有时,我们也被质疑、被厌恶,因为我们是宣告一个另生命终结的“坏人”。在“好”与“坏”之间,在“生”与“死”的边缘,我们切身感受体制的约束、观念的革新和情感的纠结。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