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的调研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面貌,大幅提升了农民的宜居性和生活品位。多数中心村配套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聘请了保洁员,基本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需求,但有的乡村目前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卫生保洁效果不明显、基础和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维修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予以保障。
20xx年9月,xx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要求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是广大农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围绕《决定》精神,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凝心聚力推进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变,农村环境大幅提升,一批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犹如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江淮大地,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享受和幸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品位,改变了农民精神状态。我们通过对金寨县有关乡镇美丽乡村管护情况的调查,发现多数中心村配套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聘请了保洁员,基本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成中心村的长效管护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卫生保洁效果不明显、基础和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维修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实现美丽乡村 “永葆青春”和持续发展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我们针对美丽乡村建成后存在的管护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刻认识美丽乡村长效管护的重要性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美丽乡村是依托农村空间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重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们内心感受又不断实现其预期建设目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点:空间区域在乡村、建设活动有组织、建设时序有规划、建设发展有规律、建设内容全方位、建设主体是农民、建设过程无止境、建设重点阶段性、建设要求具体化、建设目标是美的感受和收获。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