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应尽快消除扶贫政策差异
随着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和脱贫人口脱贫,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扶贫政策差异带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在“后扶贫时代”应尽快消除。
一、扶贫政策有哪些差异
1.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政策差异。一是识别标准差异太大。有的贫困村的识别是由乡镇党委政府按上级的比例要求,计划支持哪些村建设,就上报为贫困村,造成部分交通闭塞、发展落后的村反而是非贫困村。二是基础建设标准不一。贫困村从村道到组道到入户路基本完成了硬化,而非贫困村几乎只硬化到村道,甚至还出现为了贫困村道路硬化,压坏其他非贫困村道路的情况。三是产业扶持力度不一。贫困村投入资金多、项目多,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非贫困村产业发展困难重重。
2.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政策差异。一是医疗政策差异。贫困户不用交合作医疗,部分县甚至全额免交,而非贫困户则要全额交纳。贫困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县级报销比例要达到85%,非贫困户大病费用则要自己负责。二是就学政策差异。同所学校,同个班级,部分学生有救助,非贫困户的学生没有资助。三是住房政策差异。同一个搬迁点,贫困户易地搬迁享受各类“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政策,而非贫困户同步搬迁,不能享受扶持政策,反而要交一笔资金。四是产业政策差异。贫困户发展产业有奖补,有小额贴息贷款支持,而非贫困户没有政策支持。
3.扶贫过程中的政策差异。一是帮扶力度不同。省、市、县各级派出的驻村工作队,提供的帮扶资源和能力不同,导致发展差别很大。例如,部分村级平台搞得富丽堂皇,部分组级道路修得比国省道还宽。二是帮扶措施不一。不同部门采取的帮扶措施不同,同一乡镇里得到的帮扶措施不同,如发改部门项目多,农业部门产业多,残联部门有残疾帮扶措施。三是帮扶效果难认定。帮扶过程、帮扶效果和脱贫退出都要贫困户签字认可,有个别贫困户提出很多过分要求。
二、扶贫政策差异带来的影响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