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的不正之风及对策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大好事。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笔者发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正之风,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必将危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不正之风的主体及表现
不正之风的主体主要有三类:一是有病的人,即参合的农民,他们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报销额外的医疗费用。二是看病的人,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他们为了增加医疗收入,也会采用各种办法,窃取额外利益。三是管事的人,即农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每年管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农医合作资金,有歪心的人就绞尽脑汁打这笔资金的坏主意。
1、参合农民的不正当手段表现为:一是他病作己病。不是自己生病,而是亲友生病,但亲友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就冒名顶替参合农民开处方、报药费。二是无病当有病。没有生病,却到熟悉的乡村卫生院、卫生所开发票报医药费。三是小病当大病。仅需十几元、几十元医药费,却开出几百元、上千元医药费拿去报销,小病的医疗,报大病的费用。四是范围外改范围内。实际使用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外的药品,却开报销范围内的,偷梁换柱报销药费。五是非定点改定点。根据规定,有些病只能在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定点医疗,但有的农民却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医疗费用,改为定点的,报销医药费。
2、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正之风表现为:一是无中生有。没有病人,却开假处方、制造假病历、虚开医疗发票等,骗取或变相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二是小病做大。医疗机构利用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创收,把小病当作大病来医,获取经济利益。三是重治轻防。医疗机构的注意力被引向以医疗为中心,以医疗进行创收,而忽视疾病的预防和人体保健。四是愿者上钩。由于采用定点医疗的办法,意味着农民患者失去了选择就医的权利,不得不花更大的费用、走更远的路到定点机构看病,而定点机构无需改善服务、更新设备,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客源”,产生坐享其成的服务理念。
全文约2336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