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两座山的印记
4月7日清晨,当我沿着新县城内的潢河大堤跑步锻炼时,突然被“两座山”同时闯入脑海。一座是巨峰耸立的大别山,随着我奔跑腾跃,我感觉越向他靠近,就越发感觉其高耸与伟岸。还有一座是大别山先辈们用信念托起的精神之山,也是越深入了解,就越感觉到革命前辈和先烈们的信念坚定和思想伟大。同时,也因为越了解他们,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党性观念、思想品质、工作干劲和个人要求上的差距。这些认识,也随着我此次在大别山干部学院的深入训练,感触越来越深。
一堂理论教学,感悟执着信念。在课堂教学上,刘向阳教授铿锵精彩的90多分钟的专题讲课,引领我们追寻前辈的足迹,重温大别山革命和战争的历史。在缅怀那些革命先烈和开国将军的丰功伟绩时,我们还为他们执着的信念所震撼。在大别山的战斗历程里,正因为有吴焕先、许世友等先辈们对信念的那份执着,才能突破万重困难,从黑暗走向光明。对照现实,我们还秉承几分信念?忠诚和勇气又如何?能否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和担当历史的重托?显然,肯定的声音在先辈们面前是微弱的,因为我们的理想信念已经淡化,又有什么力量支撑我们去大声回答,我能做到、敢牺牲。也正是这种反思,带来了强烈的信念感召,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急需强化理想信念,坚固共产主义心志,撑起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一片浸血稻田,蕴藏无声动力。当我们来到新县箭厂河乡李家河村的“红田惨案”旧址时,面对着曾经被英烈鲜血浸染的那块30平方米的稻田,酣然泪下、沉痛无比。程怀天、肖国清等300多名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在敌人的疯狂屠杀下,虽然倒下了身躯,献出了宝贵生命。但是他们面对枪口和铡刀,利诱与酷刑却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倒不下,那种高大形象将永远屹立在后人面前。其中,年仅16岁的女共产党员肖国清英勇在就义前留下的“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铿锵遗言,也将经久不衰地激发我们勇于奉献牺牲,帮助我们筑牢“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的廉洁从政理念。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