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的寒枝下,点缀着凝固的冰雪。阳光柔和,空中无风,清新飒爽。我们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还裹在岁末年初的清华。而岁末年初,本是工作最繁忙的时节。但就是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市委、市人民政府依然组织我们来到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集中脱产学习,倾听全国一流专家、学者的授课,希望我们能学有所成,在推进“五大工程”、实现“八新”任务中,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成效,真可谓用心用情。我们感到非常幸运,但也感到责任的重大。对此,我有三点感想:
感想一:这是一次精神的提振。很多年前,我就看到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说过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后,我就产生了到清华看看的心愿。到清华,当然不是去看大楼,而是去感受那里的氛围,满足心中的一腔念想。这次的短训,虽然时间短暂,却也是满足了心愿。因为我们融入了清华的生活,看到了清华的水木,了解了清华的校史,抚摸了清华的人文,心情便为之愉悦,精神便为之提振。
感想二:这是一次知识的提升。这次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学习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媒体应对以及执行力提升等等,丰富而精炼,实用而受惠。授课的老师们,他们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经验丰富。他们的讲授,角度新颖,论述精辟,针对性强,易于接受,回味无穷。尤其是郭驰、赵均、李忠、刘书林、姜平等几位老师,他们的知识传授,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荡人心魄,让人启迪。
感想三:这是一次思维的拓展。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再加上郭驰教授的幽默风趣、李忠教授的点石成金、赵均教授的层层推进、刘书林教授的针砭时弊、徐焰教授的纵横捭阖、曾业松教授的沉稳扎实、杨照南教授的柔中带刚、尹鸿教授细致周密、姜平教授的直面现实,等等,都为我们注入了丰富的信息、实用的技巧和超前的思维。从边远山区,来到高等学府进行深层次培训,拓展思维,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内容。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