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新媒体空间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关于历史学与新媒体的关系,有人认为历史学与新媒体关联越多越好,新媒体为历史学发展打开新空间;还有人认为新媒体介入历史学太多太深不是什么好事,主张对其加以限制。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偏颇。
首先,历史信息所承载的内容值得分析。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在新媒体中传播任何历史信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15年初,有些人借助新媒体热炒“张灵甫是抗日名将”问题,一时间舆论哗然,官方后来还出面澄清谣言。这则事例之所以引起大众强烈反应,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历史信息本身所承载的内容。正如有学者所指出:“如今进入了信息社会,国内外的政治斗争也突出表现在网络等各种新媒体上,思想多元化的现状也为一些敌对势力展开信息舆论进攻和思想渗透提供了空间。特别是有些‘逢共必反’的人活跃于一些媒体上,故意颂扬中国革命打倒的人物,如称上海流氓头子杜月笙也是‘抗战有功’,川西一霸刘文彩‘造福乡里’,祸害河南的汤恩伯和张灵甫一样是‘抗战名将’。这种鼓噪的目的,只是想说中国革命的对象都是些‘好人’,就此来否定当年的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合理性。这根本就不是追求史学‘公正’,而是一种政治斗争手段。”由此看来,新媒体时代,有人传播历史信息,不是无意为之,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有所侧重。这正是前文所说的内容的选择性。
其次,传播者动机值得考虑。新媒体使用者,究竟抱什么目的和动机来进行历史信息的传播需要进行分析。专业历史学者利用新媒体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阐述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普通大众则偏爱传播一些所谓的历史之谜、历史真相、历史解密之类的东西,至于历史事实是什么,恐怕他们并不怎么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对于历史信息的传播动机显然不一样,有些人有意为之,有些人无意为之。毕竟大多数人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不会像历史学者那样抱有审慎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恐怕只有那些颠覆性的说法、观点才能吸引大众眼球并广泛传播。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