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破除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正确地认识人
“只几个石头磨过,人猿相揖别。”自劳动创造人、人类觉醒意识到自身以来,人们为了认识人自身付出了无尽努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见孔子认为人是随社会环境发展而变化的,具有可塑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中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本质是劳动实践,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变化,具有具体性、历史性。不存在抽象的、永恒的人的本质。毛泽东同志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人“有高级精神现象”、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也有学者不这样认识人,而是预设人性本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这样描述:“每天所需要的食料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那仅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要对他们的爱他心说话,只对他们的自爱心说话。我们不要说自己必需,只说他们有利。”即认为人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普遍性。
有机系统需要吸收有利因素,释放不利因素,在内部与外界之间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达到系统平衡稳定。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一个开放的有机系统,也必然地会为了稳定地存在而吸收有利因素,释放不利因素。因此,不可否认,人具有一切生命机体的共性——趋利避害的一面。
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在于把趋利避害或者说自私看作人性的全部,否认人的属性的其他面。
下载文件后查看完整、高清内容。(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