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11月28日,34名党员搭上了列车,奔向中国革命摇篮、革命圣地——井冈山。我们怀着一颗朝圣般、虔诚的心,开始这短暂、美妙而荡涤灵魂的朝圣之旅,一段收获坚定信念、满满正能量之旅。
学习安排严肃认真、紧凑有序,且规格很高。井冈山青年干部学院副校长做了开班动员,并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井冈山精神,给原本已百倍虔诚之心灵,更平添了对伟大的革命先烈和平凡的井冈山人民无限的敬意。
我们穿着红军服在班主任不辞劳苦的引导下,寻访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聆听现场老师的现场教学、讲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接受革命思想教育,面对革命先烈的历史遗物、场景、图片,抚今追昔,或感同身受默默落泪,或同仇敌忾摩拳擦掌。在烈士陵园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家认知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感受到仅有700多人的革命队伍那份“星星之火,终可燎原”的坚定信念。在大井毛泽东旧居,看到领袖当年居住的简陋房屋,破旧的生活用具,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80多年前,大家无不为井冈山时期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所惊愕、所折服;黄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临下,扼居山口,形势险要,当地群众称之为摩天岭,当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还依稀可见,放眼四望,群山起伏,层层叠叠,白云翻腾,犹如汪洋大海;在茅坪毛泽东旧居,我们看到毛委员的床上垫的是稻草,盖的是一床薄薄的线毯,吃红米南瓜度日,穿破衣烂衫御寒,有时连红米南瓜都吃不上,只好吃野菜、竹笋子来充饥,生活真是苦到了极度。而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写就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重要著作,破天荒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还有那再熟悉不过的“挑粮小道”与《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但当我们到故事发生地,它给我们不仅是熟悉,而更是认识的深化,在经济的落后、生活的艰苦、斗争的残酷、环境的险恶的条件下,革命先辈用生命演绎的事实展示了革命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怎样的追求,展示了革命的艰苦和革命需要怎样的奋斗。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