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先进事迹摘要汇编(3篇)
目录
信仰之光
吴孟超事迹摘要
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一生——吴孟超在其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稿
信仰之光
17606号小行星,一颗飘荡在浩瀚宇宙的小天体。
2010年7月2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将这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以褒奖吴孟超在肝脏外科领域杰出的学术贡献。
在国际肝脏外科领域,吴孟超就像一颗光芒闪耀的明星,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进步,为全人类创造了更多生命的福音。而在吴孟超心中,也有一颗“明星”指引着他的人生路,让他穷尽一生在肝脏外科的“禁区”内冲杀,永远生机盎然,永远奋斗不息。这,就是他坚守一生的忠贞信仰。
在一次采访中,吴孟超说:“我一辈子做过4次重要的选择。”
为国逆行
吴孟超的童年,是在漂泊中度过的。
1922年,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的一个小山村。3岁时,父亲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岁时,吴孟超跟随母亲,漂洋过海移居马来西亚北部的沙捞越诗巫,投靠在那里割橡胶的父亲。
上午割胶、做家务,下午去学校念书,靠着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吴孟超小学毕业,考进了当地由华侨创立的光华初级中学。
光华中学的校名是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寓意“光耀中华”。时任校长的程立军是一名爱国华侨,办学很有办法。当时,英国殖民当局实行文化统治,禁止学校教授中国历史,但程立军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讲述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魂灌注到这些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
全面抗战爆发后,身处南洋的陈嘉庚先生牵头成立了华侨抗日委员会,经常到诗巫一带宣传抗日救国,开展募捐活动。受到爱国进步思想的感染,少年吴孟超热血沸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抗战信息,和同学们组织演讲会、报告会、义演队,为抗日募捐。从那时开始,延安、八路军、毛泽东、朱德……这些原本陌生的词语,慢慢进入到吴孟超的耳中,嵌入他的脑海。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