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1924年到1927年大革命时期党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
1924年到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起革命声势浩大、发动群众广泛,在中国近代史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称之为“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革命。在这场革命里,共产党先是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后推动国共合作,实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猛烈高涨的工农运动,最终,由于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革命遭受了失败。这场大革命曾经轰轰烈烈,但最后遭到失败。一个巨大的曲折,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党的二大,进一步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并通过了9个决议案,要求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也就是广泛开展了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党领导发动和组织的工农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党同其他革命力量合作、掀起革命高潮准备了条件。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首先从三大召开的背景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党利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及其他形式,组织工人和群众,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开展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由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在1923年2月7日,被军警血腥镇压,林祥谦(共产党员)、施洋(共产党员)等52人壮烈牺牲,300多人受伤,这就是二七惨案。
(一)党的三大和国共合作的建立
当时,共产党人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这时革命的力量远不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认识到要寻求统一战线、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多次派代表,同孙中山磋商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问题。
在国民党内,孙中山、廖仲恺等人也认识到了国民党在几经挫折后,存在实力不足、成分复杂、脱离群众的问题,为了防止其在堕落中走向灭亡,想通过输入新鲜血液的方式来改造国民党。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