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例文】韩非子认为,以法治国治吏是最有效、最周全的治国之策,“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一个家庭若有恒常的产业,即使遭遇饥荒也不会挨饿,一个国家若有恒定的法律,即使遇到危难也不致灭亡。(中国纪检监察报《法度者 正之至也》)
【典故】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饰邪》,强弱如是其明矣,而世主弗为,国亡宜矣。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夫舍常法而从私意,则臣下饰于智能;臣下饰于智能,则法禁不立矣。
【释义】意思是,家中有固定的产业,即使碰到荒年也不致挨饿;国家有稳定的法度,即使遇到危难也不致灭亡。
【赏析】“国不可一日无法”。中国是一个具有辉煌法制文明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并且不断走向文明与进步。中国古代从皋陶造律算起,也有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立法史。立法之所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是因为它是定分止争,确立不同等级、权利义务关系的规矩,是兴功惧暴、惩奸止邪的有效手段,是治国理政、维持国家纲纪的重要准绳。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思考问题以法规制度为依据,谋划工作以法规制度为准绳,部署工作以法规制度为遵循,时时紧握法治这把“金钥匙”,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用法】主要适用于法治工作类讲话,侧重强调法治思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懂法守法用法,推动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氛围。
下载文件后查看完整、高清内容。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