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加强政德建设,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2022-10-01

党课讲稿:加强政德建设,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同志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证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心的新时代政德观。他曾经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德的论述内涵丰富,为领导干部立政德确立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和领悟新时代的政德观,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加强领导干部自身政德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政德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要求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与中国传统社会中“为政以德”的思想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将政德视为治国之本,并形成了“德惟治,否德乱”“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等思想观念。


政德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政德,即为政之德,在传统文化中既指以德作为治国的原则,也指为官者应具有的德行。古人对于政德的认识最早是从西周开始的,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铭文中有“正德”二字(“正”通“政”),这是“政德”一词最早的出现。周革商命后,鉴于商朝宣扬的天命说的破产,为了维护统治需要,明确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治国纲领。所谓“敬德”,主要是指执政者的自我道德完善,事事依礼而行,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将道德修养提高到了“大德”的层次,还特别强调忠诚的大德和律己的私德。孔子弟子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是强调执政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保民”也即孔子所说的仁,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仁政,是一种大道之行的公德。自此,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持久的传承。


全文约3400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
  2. “七一”党课讲稿:汲取党史智慧力量,淬炼过硬组工作风
  3. 市应急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4. 县总工会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5. 领导班子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查找清单
  6.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巡视整改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讲话
  7. 国有企业关于构建巡视整改长效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8. 2025年上半年思想政治工作总结(2篇)
  9. 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报告
  10. 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开门办教育实施方案
  11. 走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新路”
  12. 在2024年全市社会化禁毒宣传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13. xx县水务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14. 公立医院满意度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15. 组织部长在部机关全体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