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加强政德建设,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2022-10-01

党课讲稿:加强政德建设,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同志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证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心的新时代政德观。他曾经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德的论述内涵丰富,为领导干部立政德确立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和领悟新时代的政德观,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加强领导干部自身政德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政德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要求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与中国传统社会中“为政以德”的思想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将政德视为治国之本,并形成了“德惟治,否德乱”“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等思想观念。


政德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政德,即为政之德,在传统文化中既指以德作为治国的原则,也指为官者应具有的德行。古人对于政德的认识最早是从西周开始的,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铭文中有“正德”二字(“正”通“政”),这是“政德”一词最早的出现。周革商命后,鉴于商朝宣扬的天命说的破产,为了维护统治需要,明确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治国纲领。所谓“敬德”,主要是指执政者的自我道德完善,事事依礼而行,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将道德修养提高到了“大德”的层次,还特别强调忠诚的大德和律己的私德。孔子弟子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是强调执政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保民”也即孔子所说的仁,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仁政,是一种大道之行的公德。自此,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持久的传承。


全文约3400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民政局巡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剖析材料发言提纲
  2. (9篇)党支部工作的特色亮点党支部亮点和创新工作
  3. 在上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动员会上的讲话
  4. (16篇)学习贯彻二十届精神心得体会合集
  5. 大兴调查研究专题党课讲稿:弘扬优良传统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6. 县自然资源局“十四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五五”规划思路
  7. 2025年小区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8. 财政局关于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自查报告
  9. 县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招采和法规股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0.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站各项工作职责、制度汇编10篇
  11. 县政协干部2024年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12. 2025年学校教师入党申请书
  13. 区统计局党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14. 统战部长在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5. 2025年最新入党申请书
  16. 2025年入党申请书
  17. 区文物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文物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
  18. 优秀网格员工作经验交流分享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