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及实践要求

2022-11-14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及实践要求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时代条件下,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形成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1]从远古的荒蛮时代演进到今天的现代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勾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脉络。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


从学术史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词较早出现于考古学家夏鼐于1962年发表的《新中国的考古学》一文,他在该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现今全国的少数民族还很多,他们虽和汉族不同,但各兄弟民族的祖先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与汉族的祖先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今日大家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从历史演进来看,每一个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都有不同的人类群体在其中繁衍发展。中国古代典籍《尚书·禹贡》对中华民族栖息之地有大致描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这就是古代先民生存的地域空间,地理单元内的各民族自力更生、互通有无、生息繁衍。正如费孝通所言,“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3]。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格局。从秦朝建立统一的王朝一直到清代,我国大一统的格局基本没有变化,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兼容并包、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为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奠定了共同的文化、心理、情感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芽慢慢孕育成长。


全文约5513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传达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专题会议讲话提纲
  2. 考察组与拟提拔干部考察集体谈话记录
  3. 乡镇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4. 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
  5. 公开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汇编
  6. 2024年组织生活会普通党员个人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7. 市委书记在2024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8. 专题党课讲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9. 2024年度民政局民主(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10.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11. 基层党支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
  12. XX县委网信办班子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13. 市应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14. 离退休党支部党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5. 在2023年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6. 3月专题党课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17. 办公室党支部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情况报告
  18. 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9. 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10篇)
  20. 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学习民营企业座谈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