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第五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 叶敬忠
(2022年10月12日)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学院组织召开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教代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代会应当监督权力的使用。我越来越感受到,作为学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关于权力的理解和使用,是建设学院整体文化的基础。在此,我想与各位老师分享今天讲话的第二部分——我对权力的理解和感悟。
2015年3月28日,我曾代表新一届学院行政班子,提出三条自律规范:一是不留恋位置,不固化行政班子;二是不与学院老师争课题、争荣誉;三是不要叫我“院长”,请以“老师”相称。近8年过去了,这三条自律规范到底践行得如何,不能靠我言说,只能由大家默默评价。
我深切地感受到,权力有时任性,会让人无奈、无助。自记事起,我就知道家人在生产队遭遇的种种不公、受气和嘲讽,我能刻骨地感受到家里大人们的不安、挫折和疏离感。在工作中,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我们需要深入乡村,以普通大学老师的身份开展调研。我从不通过任何关系获得任何接待安排,但也确实需要地方能够接受我们的真诚访谈。2021年我在某省的一个镇调研,住在镇政府对面的旅馆,每天都能从窗户看到对面的镇政府。但等了三天,我也没能访谈到该镇的书记。当然,接受调研访谈,不能说是他们的义务,他们也有权利拒绝研究者的访谈。但作为公共部门,若不接受任何社会科学的调研,那似乎也是说不通的。
我深刻地感受到,权力有作用力,会让人失真、失语。这倒不一定是因为权力的强制,而是因为权力的影响。我们不能无视,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权力或利益面前,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习惯了一套与时俯仰、精致圆顺的话语套路,变得主动或者不得不“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乍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但仔细想想,有些时候有些人所说的,总感觉不那么真实,总感觉不像是属于其自己的话。当然更有些时候,人们在权力面前干脆保持沉默,“集体失语”。但大学需要的,恰恰不是左右逢源的“话术”,而是坚持不懈地“求真”,需要整体的思想谱系和正当的价值观。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