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特点、分类与写作技巧
报告是一种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部门询问的实用文体。
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门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部门呈送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认可。
报告作为行政机关的法定公文,与一些行业文书,如审计报告、调查报告、立案报告等,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些行业文书虽然标题中经常带有“报告”两个字,但多于专业部门从事具体业务时使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报告。在使用时要引起注意,不能混淆。
一、报告的特点
报告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汇报内容。报告是下级单位向上级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部门或主管部门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进行工作指导的文书。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是陈述表达。报告主要讲述下级单位如何遵照上级指示,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出现了什么情况,有什么样的经验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在行文时多用叙述性的语言陈述事实,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清楚,从而向上级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不需要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方法。
三是单向行文。报告是下级单位向上级部门行文,为上级部门进行决策和指导提供依据,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属于单向行文。在报告中不能出现“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的字眼。
报告虽然不需要批复,却是下级单位获得上级部门支持和指导的重要途径;同时,上级部门可以通过报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及时了解下情,作为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四是事后成文。大多数报告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之后,才向上级部门汇报的,属于事后或事中行文。
二、报告的分类
报告一般可以分为五类。
1.例行报告。如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例行报告要有新意,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反映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展现新面貌、写出新意境。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变成例行公事。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