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课堂的三重路径
发表时间:2022-12-02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对于肩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各级各类高校而言,应遵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一、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课程教学。思政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战斗力,重视思政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发挥好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高校思政课要借助“东风”、趁热打铁,以精心的教学设计、典型的案例分析、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综合运用启发式、沉浸式、情境式、体验式、探究式、咨询式等教育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高校要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中来,围绕教好、学好、管好思政课,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把握时代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