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

2023-07-21

党课讲稿: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


同志们: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极端困难条件,以大无畏的气概引漳入林,历时近10年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严重缺水的历史难题。红旗渠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留下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一、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三年暂时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面对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展开了一场同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抒写了无数重整河山的壮举。其中,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重新安排山河的壮举是杰出代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也成为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


新中国百废待兴,首要任务是迅速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林县(现林州市)是豫北山区小县,历史上“十年九旱、水贵如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十分落后。按照党中央关于兴修水利和加快山区建设的部署要求,林县县委立足当地严重缺水这一实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大自然进军”,短短数年时间就有效解决了山区水土流失难题,还兴修了英雄渠、弓上水库、南谷洞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利设施,大大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1959年的严重大旱造成林县河流断流、水库干涸、水渠无水,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已有的治山治水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林县县委深入调研后决定跨区域引漳入林,从1960年到1969年,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双手和简易工具在太行山上建成“人工天河”红旗渠,让浊漳河水翻山越岭流入干渴的林县。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等大中小渠道总长达1500公里,像蛛网一般布满了山间地头,源源不断地送来“幸福活水”,彻底改写了林县长期缺水的历史。


全文约5381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考察组与拟提拔干部考察集体谈话记录
  2. 乡镇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3. 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
  4. 公开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汇编
  5. 2024年组织生活会普通党员个人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6. 市委书记在2024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7. 专题党课讲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8. 2024年度民政局民主(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9.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10. 基层党支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
  11. XX县委网信办班子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12. 市应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13. 离退休党支部党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4. 在2023年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5. 3月专题党课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16. 办公室党支部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情况报告
  17. 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8. 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10篇)
  19. 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学习民营企业座谈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