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文章: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专章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把握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历史性成就和基本原则,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历史必然
(一)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的本质要求
政党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由原先的基本生存问题,转向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才能筑牢长期执政的根基。
(二)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百年探索经历了以解决人民实际生活困难为中心的托底生存型民生、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为中心的根本保障型民生、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普惠改善型民生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的多层次发展型民生。新时代多层次发展型民生追求更高形态的生活品质,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克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
(三)现实维度: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