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与扩大国内需求工作报告
一、引言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增强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与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内在要求。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作用,能够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从而增进有效投资、提升居民消费,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专门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营商环境在引导与促进改革和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指标的主线是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xx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xx)评价了企业活动从开办、经营到结束各个环节面临的外部环境状况,主要包括xx个大类指标,即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缴纳税费、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上述内容基本和制度性成本相关,如开办企业审批的流程和时间、获得信贷的无歧视等。可见,在维护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减少不必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主线。具体到国内的情况看,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营商环境应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些内容的提出均是围绕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展开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20xx年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将营商环境上升至立法的层面,是有效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和相关利益主体的重要保障。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