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旅游空间体验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
引言
乡村旅游业发展应该与文脉传承相互联结,进行保护性开发[1]。目前,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中,以游客体验作为切入点的有很多,且多是以旅游服务质量与游客体验进行关联性研究,对空间的关注度有所欠缺。这些研究多是采用问卷形式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忽略了游客对问卷中设定要素的重要性评定,这意味着调研设计带有较大的主观成分。事实上,我们需要同时获取满意度与重要性这两个感知数据并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以发现游客眼中的乡村空间问题。IP(Importance-Performancenalysis)模型,即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满意度感知与重要性感知的差异分析。
IP模型的表现形式是一张二维坐标象限图,横坐标为重要性
(Importance),纵坐标为表现值(Performance),两者平均值定位为坐标原点,记为(vgI,vgP),将坐标系划分为四个象限(见图1)。
IP模型最早由Martilla等于1977年提出[2],之后因其对要素优先级划分的简洁有效性而被广泛用于服务型行业如旅游业。国外学者Evans等探讨了IP分析法在旅游政策制定和评估中的适用性[3];Oppemann、Hudson等学者将IP分析法用于研究旅游目的地相关服务的优势与不足[4-5]。国内对于IP分析法的关注始于2002年黄宗成等针对台湾中高龄族群长住型旅馆经营管理的相关研究[6],而后在我国旅游业研究领域掀起热潮。之后学者们对该方法体系的不足进行完善,提出了多种修正方法。整体来看,目前IP分析法的应用领域仍以旅游学为主,关注游客对旅游服务的体验和评价。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景观学等空间设计类学科领域也认识到了该方法体系的应用价值,将其用于研究特定人群对活动空间的体验和评价[7-9],但少有学者将IP分析法应用于乡村旅游的空间体验评价研究中。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中东铁路沿线代表型村落xx为例,构建游客行为—空间体验评价量表,获取游客的空间评价数据,从而构建IP模型,为该村提供游客空间体验改善的指导方向,并为中东铁路沿线城镇村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1.xx空间特征与旅游发展概况
空间特征与建筑风貌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