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大劳动”实践教育探索与实践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宗明义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把其“中国特色”的理论内涵、制度机理、体系特性研究清楚、阐释清楚,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之魂”。目前,部分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中存在只关注体力相关的劳动教育,不重视劳动育人整体的体系建构、课程建构和内涵建构,缺少对劳动教育的理论建设和方法指引的问题,为此,xx工业学校根据“中国特色”的内涵机理,尝试构建本校劳动教育“大劳动”体系,走出了一条探索之路。
1.“大劳动”教育的目标
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应该融入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内容也不断扩充,方式不断更新,在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根据此指导精神,xx工业学校开展了劳动实践教育四结合“大劳动”活动,即劳动实践与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劳动实践与公益志愿服务结合、劳动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劳动实践与实践教学中的工匠精神相结合,建立导师团队, 利用第二课堂、劳动周实践、专业实训、职工学堂、志愿者公益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2.“大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教育来源于生活,最好的课程就是社会。xx工业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全面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尤其重视组织开展课外服务劳动,使学生在为社会、他人奉献的过程中持续丰富完善自身素养与技能,对劳动创造价值理念深化理解,落实好劳动教育。在保障高质量职业教育实施的同时,结合非遗传承、志愿服务、双创工作和职业培训,探索出一条多元化劳动教育实施之路。
重点实施“xxxx工程”
建好“x”个特色劳动实践基地——闽南文化传承劳动基地和“U+双创基地”; “x”个中心——职工培训中心;“x”个公益志愿团队——“心晴”义工社; “x”个劳动教学团队——非遗文化传承精灵队。
把劳动实践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在学校开设的xx个专业实施方案的通识核心课程中设置劳动课程模块。设立专门的劳动课,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设置x学分的劳动课程。每学期由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首次赋予劳动教育独立学分。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