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要追求“无我之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文学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是指艺术家创作时在思想和情感处理上的内隐、淡化所形成的特有意境,主体的思想和情感消融于客体对象,平淡之中又透出独特的韵味,达到"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境界。
“无我之境”向来被作为文学创作的高层境界。
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同源,也存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其中,以“无我之境”写出的公文,往往更能达到写作高峰,写出精品、神品。比如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名篇,都是把小我化入大我,纵横捭阖、光耀千古的好文章。
公文写作亦当以“无我之境”作为追求,不断提升写作能力的层次和水平。
要如何才能达到“无我之境”呢?
第一,是要“去我”。“去我”,顾名思义,就要在写作的过程中先去掉个人的痕迹。
为什么呢?因为公文写作是受命性、代言性的写作。代言,就是替单位、替领导写。这就注定了写的文章,不是撰稿人自己的,也不是给自己用。如果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自己知道什么才写什么,那是绝对写不好的。
所以撰稿者拿到任务,第一步就是要“去我”,先把个人立场、好恶、利益、视角给去掉。然后更换角色,站到署名者所处的全局高度、战略高度、思想高度,坚持署名者的立场、思想、态度,按照署名者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写出署名者的人生阅历、感悟和心声。
第二,是要“超我”。就是要超越“小我”“本我”,具体来讲,就是要跳出本职看工作,着眼大局看问题。
撰稿人写的内容,是代表领导、代表一个单位、代表一个地方,甚至是代表国家的。如果还从一个科员、科长、处长的角度去看问题、想事情,那就会视野不够、格局不够。
老莞竹在工作中,就多次被领导批评:“这份材料是一个科长的汇报材料,顶多算是一个分管领导的汇报材料,不是一个单位主要领导要讲的内容”。个人反思,问题就出在撰稿的时候只局限于自己的业务工作,没有从领导的视角去考虑。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