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总揽全局的战略高度,立足于增进民生福祉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作用和价值,又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原因和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指引和理论遵循。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与人类共生共存。当人类善待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时,自然会慷慨给予人类;当人类掠夺自然、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对其进行疯狂索取时,自然会惩罚人类。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习近平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生态和经济之间相互促进、共生共荣,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这一绿色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科学指南,阐明了“怎样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问题,形象地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