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工作经验事迹材料总结汇报报告
x:“建、维、用”并举,创新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宣教实效(1)
x市民宗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立足x资源禀赋,创新工作思路,“建、维、用”并举,及早谋划、多举措推进,已选育、命名首批8家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打造面向各族群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平台阵地,不断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新实践凝心聚力。
一、全方位选建,增强基地建设广泛性
拟制下发通知,提出了在全市范围进行初选、提升实效、验收命名基地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基地建设条件:应有一定民族团结元素或可设置部分民族团结内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确立了基地建设选建范围:可与全市范围内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类学校等单位和场所实现资源共享。经实地调研和综合评定,确定了中国漕运博物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等共8家单位为x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并于8月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学校——x市新安小学(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进行了集中授牌。已命名的8家教育实践基地涵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多种类型。
二、常态化维护,增强基地设置规范性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不断完善、提升基地教育实践成效。邀请部分驻淮高校民族工作研究人员深入张纯如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等场所,就教育实践基地功能完善、作用发挥等方面,从场馆主题、内容布置、管理维护、经费来源等方面,深入全面实地调研、深入探讨常态化维护新路径;组织部分教育实践基地所在县区相关负责人到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国国家博物馆》《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和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迹展》,现场观摩学习基地建设、布展设计和管理模式,不断整合x教育实践基地现有资源,优化基地内部功能设施布局,全面推进基地管理维护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常态化。
三、多领域使用,增强基地功能实效性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