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到社会实践中去——政治经济学家马哲民的治学之道
学人小传
马哲民(1899—1980年):号铁肩,湖北黄冈人,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南财经学院院长。著有《国际帝国主义史论》《帝国主义基础知识》《社会进化史》《社会经济概论》《新社会学》等著作。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的自勉,也是自号“铁肩”的马哲民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毕生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著名的“红色教授”和革命青年的“指路人”。
未曾停止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步伐。马哲民的青年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大变革的重要阶段,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社会依然内忧外患,军阀割据、列强环伺、民不聊生。中国向何处去?大批仁人志士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民族运动中,探寻改造社会的出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马哲民开始向往俄国革命,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投身“五四运动”的时代洪流。马哲民回忆:“我就不得不注意开辟新路,也就是要把目光投向革命方面。”
1920年至1927年,中国的政治形势、社会状况和国际局势的激烈变化让人始料未及。马哲民作为立志改造社会、报效国家的进步青年,从最初的反封建,趋向民主主义,再转向社会主义,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这一阶段的革命实践,加深了马哲民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为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马哲民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生未曾停止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步伐。他在研究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知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其《社会经济概论》《精神科学概论》《经济史》《新社会学》和《社会进化史》等著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论著都是从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迁的规律。除此以外,还有“‘政治的、法律的生活’过程之研究”即《政治科学概论》和“‘物质生产’过程之研究”即《经济科学概论》,分别从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上层建筑生产等方面体系化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文约2597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