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数字化,如何升级转型
进入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我国社会救助范围适度扩大、救助需求更加多元、救助事项逐渐增多。为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效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在此指导下,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信息技术在不触及现有社会救助制度架构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服务平台、整合救助资源、形成工作机制及构建综合助人模式的方式,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既有效缓解了现实层面救助人力不足的问题,也为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价值,进一步提升相对贫困治理时期救助精准度,如何根据服务对象群体出现的新情况、在服务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对整个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优化再造,应是实现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四个新问题。借力数字赋能,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的部分共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技术驱动的转型过程本身仍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技术与社会救助互动的过程也衍生出了一些新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大致归纳如下。
一是救助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偏差。部分社会救助数据仍停留在显性的归集与展示层面,深层次的救助需求挖掘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实时数据和离线数据均难以实现实时更新,影响了救助数据的鲜活度和有用性。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丰富而扎实的社会帮扶资源,社会救助各条线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进程不一,多元服务主体之间并不总是能达成有机协同,制约了社会救助资源供给水平。
全文约2521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