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千万工程”升级版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系统诠释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深刻回答了乡村振兴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等问题。梳理“千万工程”的演进历程不难发现,随着“千万工程”的纵深推进,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不断深化与拓展,整体实现了由工具价值向内在价值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则紧扣于满足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即“千万工程”发端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基本生存环境的需要,深化于满足农民包括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等在内的更深层次更广维度的需求。遵循这一逻辑理路,“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要从积极回应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农民变化了的生态性需要、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心理性需要和现代性需要系统部署、统筹推进。
紧扣农民的生态性需要提供更舒适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身心健康。过去20年,通过产业优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逐步形成,农民随之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感受、提升了生命质量。升级版“千万工程”必须在巩固好前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大生态观,严格遵循生命共同体原则,全面塑造整体大美、环境和美的乡村生态,打破行政边界,推动乡村实现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再向“全域美”的延伸,积极培育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系统推进乡村空间梳理、完善乡村生态要素、强化乡村生态功能等实现人居环境舒适度的提高,以此满足农民不断升级的生态需求。
紧扣农民的物质性需要提供更富裕的经济实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现代农业作出的战略决策。事实证明,高效生态农业提高了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了农民物质财富增长。然而,面对尚未彻底破解的城乡经济差距,升级版“千万工程”需要着眼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进而满足农民更高层次的物质性需求。同时,以产业融合为宗旨,在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循环为主基调,整体推进农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优化。另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快发展新型农业业态,以“农业+”和“+农业”的多元思维推动农业增效,推动农民增收。
全文约2101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