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从工匠精神论文化自信

2023-10-02

学习心得体会:从工匠精神论文化自信


《中共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工匠精神生发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实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蕴育并丰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深沉的文化印记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厚重根基。

一、工匠精神的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把主体文化素质、精神品质、职业品德、政治品格融为一体,是传统与现代、德性与技能、价值与实现的有机统一。

1.工匠精神具有文化记忆属性。工匠精神在记忆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依据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文化记忆”理论,文化记忆不仅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更是一种协助群体形成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集体记忆”,可被社会框架不断重构和选择性遗忘。当我们追溯工匠精神的缘起与演进时,工匠精神即呈现出作为“记忆”见证的一种文化存在。第一,工匠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文化记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在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中,蕴育着对理想不懈追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这就是最初始的工匠精神。就工匠精神的形成而言,其既源于以往人们影响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也源于中华民族崇尚精神、坚守理想的优良特质。这种改进和提高原有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的精神追求和躬身实践,不但成为一种“既得的力量”被感知、获取和传承,同时也成为被记忆的历史与实践。第二,工匠精神生成新的文化记忆。传承文化记忆所获得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必须不断获得改进和提高,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持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工匠精神践行主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受到时代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工匠主体创造的作品往往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饱含匠艺与匠品的作品,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实践基础、精神特质和民族特色,勾勒着工匠精神与时代同向同行的历史脉络。

全文约7395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县委书记寄语:年轻干部要涵养“四种情怀”
  2. 国企党支部书记在公司党委巡察整改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
  3. 在2025年全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 在县2025年教育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5. 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总结评估报告
  6. 在2024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讲话:学习法治思想
  7. 市交通投资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
  8. 村(社区)“两委”换届风险防范情况汇报
  9. 传达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违规吃喝问题交流发言:以规为矩筑清风,工会扬帆启新程
  10. 某县2025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情况
  11. 县工会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2. (6篇)2025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计划重点任务清单范本
  13. 领导班子学习教育对照查摆问题清单(五个方面)
  14. XX党支部班子成员违纪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
  15. 学习教育“回头看”情况报告
  16. 烟草专卖局领导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心得体会
  17. 公司党总支关于《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情况自查报告
  18. 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不足
  19. 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负面清单(100条)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