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从工匠精神论文化自信

2023-10-02

学习心得体会:从工匠精神论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工匠精神生发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实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蕴育并丰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深沉的文化印记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厚重根基。

一、工匠精神的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把主体文化素质、精神品质、职业品德、政治品格融为一体,是传统与现代、德性与技能、价值与实现的有机统一。

1.工匠精神具有文化记忆属性。工匠精神在记忆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依据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文化记忆”理论,文化记忆不仅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更是一种协助群体形成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集体记忆”,可被社会框架不断重构和选择性遗忘。当我们追溯工匠精神的缘起与演进时,工匠精神即呈现出作为“记忆”见证的一种文化存在。第一,工匠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文化记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在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中,蕴育着对理想不懈追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这就是最初始的工匠精神。就工匠精神的形成而言,其既源于以往人们影响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也源于中华民族崇尚精神、坚守理想的优良特质。这种改进和提高原有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的精神追求和躬身实践,不但成为一种“既得的力量”被感知、获取和传承,同时也成为被记忆的历史与实践。第二,工匠精神生成新的文化记忆。传承文化记忆所获得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必须不断获得改进和提高,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持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工匠精神践行主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受到时代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工匠主体创造的作品往往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饱含匠艺与匠品的作品,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实践基础、精神特质和民族特色,勾勒着工匠精神与时代同向同行的历史脉络。

全文约7395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9篇)党支部工作的特色亮点党支部亮点和创新工作
  2. 在上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动员会上的讲话
  3. (16篇)学习贯彻二十届精神心得体会合集
  4. 大兴调查研究专题党课讲稿:弘扬优良传统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5. 县自然资源局“十四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五五”规划思路
  6. 2025年小区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7. 财政局关于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自查报告
  8. 县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招采和法规股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9.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站各项工作职责、制度汇编10篇
  10. 县政协干部2024年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11. 2025年学校教师入党申请书
  12. 区统计局党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13. 统战部长在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4. 2025年最新入党申请书
  15. 2025年入党申请书
  16. 区文物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文物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
  17. 优秀网格员工作经验交流分享
  18. 打造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