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从工匠精神论文化自信

2023-10-02

学习心得体会:从工匠精神论文化自信


《中共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工匠精神生发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实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蕴育并丰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深沉的文化印记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厚重根基。

一、工匠精神的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把主体文化素质、精神品质、职业品德、政治品格融为一体,是传统与现代、德性与技能、价值与实现的有机统一。

1.工匠精神具有文化记忆属性。工匠精神在记忆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依据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文化记忆”理论,文化记忆不仅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更是一种协助群体形成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集体记忆”,可被社会框架不断重构和选择性遗忘。当我们追溯工匠精神的缘起与演进时,工匠精神即呈现出作为“记忆”见证的一种文化存在。第一,工匠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文化记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在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中,蕴育着对理想不懈追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这就是最初始的工匠精神。就工匠精神的形成而言,其既源于以往人们影响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也源于中华民族崇尚精神、坚守理想的优良特质。这种改进和提高原有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的精神追求和躬身实践,不但成为一种“既得的力量”被感知、获取和传承,同时也成为被记忆的历史与实践。第二,工匠精神生成新的文化记忆。传承文化记忆所获得的实践活动水平和能力,必须不断获得改进和提高,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持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工匠精神践行主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受到时代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工匠主体创造的作品往往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饱含匠艺与匠品的作品,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实践基础、精神特质和民族特色,勾勒着工匠精神与时代同向同行的历史脉络。

全文约7395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
  2. “七一”党课讲稿:汲取党史智慧力量,淬炼过硬组工作风
  3. 市应急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4. 县总工会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5. 领导班子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查找清单
  6.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巡视整改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讲话
  7. 国有企业关于构建巡视整改长效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8. 2025年上半年思想政治工作总结(2篇)
  9. 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报告
  10. 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开门办教育实施方案
  11. 走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新路”
  12. 在2024年全市社会化禁毒宣传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13. xx县水务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14. 公立医院满意度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15. 组织部长在部机关全体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