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骨干培训会发言:推动思想教育落地见效的调研思考
在确保上级要求落地过程中,思想教育发挥着“喉舌”“扩音”的作用,通过调研论证,我们聚焦这一主题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当前制约思想教育效果落地的主要矛盾
(一)人员成分多元变化,“教育大餐”众口难调。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党员群众成分发生着深刻变化。总的趋势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主体,但实际就学情况不同造成思维层次各有差异;从经历阅历来看,大部分直接从校园走向了岗位,有的入职前在社会有过“打拼”,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差异;从家庭背景来看,有的家庭条件优越,有的家境相对贫寒,有的是红色后代,有的是普通老百姓,有的独生子女,有的是单亲家庭。都说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更是心灵的“港湾”,对思想教育来说,必须合理“配餐”,保证“吃饱”“吃好”。
(二)教育内容纷繁复杂,“高接低挡”疲于应付。从当前情况看,留痕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究其原因:一是教育内容多。据初步统计,半年来,理论学习教育笔记就已经写满了厚厚一本,多达130多页,不少人苦恼的谈到“笔记笔记真是难,我们永远在路上”。二是教育门类杂。不同部门都有自己的计划和内容,而且都是“满堂灌”,教案缺少新意,内容比较陈旧,通过视频网络教育的比较少,为便于检查,各级的教育本贴的花花绿绿。三是临时工作多。一些通知来得比较匆忙,需要限时完成,缺少准备和缓冲时间,被动接受理解不透。上述情况久而久之,不少党员群众就把教育当成了一种负担,一种例行性的必须完成的工作,甚至错误的认为笔记补的好教育就上的好,思考和理论的消化效果却不太明显。
(三)教育形式单一呆板,“新瓶旧酒”难出佳酿。调研发现,不少党员群众渴望接受教育,但好教育又“一票难求”。一是“炒冷饭”现象。教育内容比较固定,教育形式比较陈旧,有的一本教案管三年,一堂教育念到底,讲的都是老概念、老“一套”,缺乏新意。二是“闭门造车”现象。教育的形式与时代接全文约3189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