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不会表达个人诉求,好事难有份儿
荣誉、表彰,晋升、提拔,以及交流挂职等等,是对一名同志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等综合水平的肯定。
这代表了组织对个人的信任。
每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说实话,真不是为了荣誉、提拔,但是这些确实是能够让人充满获得感、幸福感。
付出终有回报,干的也起劲不是。
这些荣誉、提拔等等,可不见得是风水轮流转、一家换一家。
一个单位那么多人,比例就那么点,铺开摊子大水漫灌,根本不现实,有人有,就必定有人无。
眼瞅着这些荣誉、提拔,心里又馋得慌,觉得自己论人品、论工作、论成绩都差不多,眼看着名额来临的时候,就会分出来这么三派。
第一派,完全退缩,不争不抢。
遇到这种先进啊、提拔啊等等的好事,就往后缩,不敢于争抢,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拿不到,索性还不如不要。
总觉得自己“配不上”。
多见于职场的“老好人”系列,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高风亮节,不争不抢,维护自己的好人形象。
内心里,说是不想要,那是不可能,只是,骨子里深刻着的“老好人”思想,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第二派,表达想要,对象错误。
能够做到明确表达,但是表达对象只是在自己周围的小圈子。
嘴上耍硬,说今年的优秀应该有自己的,加班加点、扛活抗压,干了很多急难险重的工作,论个人、论成绩,都符合。
出了自己的小圈子,到了能够决定荣誉、提拔等事情的人面前,也就是有决策权的领导面前,便不敢张嘴了。
私下里说的麻溜的,到了领导面前反而怂了,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三派,直面领导,直抒胸臆。
就是直接找到说了算的人,直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对自己想要什么,直接汇报。
我觉得我自己应得的,我觉得我比其他人更加合适,更加有优势,这个名额,我拿理所应当。
咱们想想,这三种做法,哪一种更加有优势呢?
不吭声、不表态,坐在家里等着天上掉馅饼,这种做法断然不可取。
全文约2056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