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行合一”思想的三点认识——《传习录》研读体会

2023-05-28

对“知行合一”思想的三点认识——《传习录》研读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关于知和行的关系,他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他还强调,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做到修身修为,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在中国传统哲学领域,知行观,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基本问题之一。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中国古代先哲们就开始对知行的辩证关系做过初步探讨,如《尚书》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提到“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到了明代,王阳明首次系统论证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在儒家思想史上引起广泛的争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记载他与弟子门人交游问学的往来语录《传习录》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把握中国古代知行观的实质内容,本文对《传习录》中阐发的“知行合一”思想进行再探讨。 

“知行”的层次问题 

一般而言,知为认知,行为实践。但是细读《传习录》会发现,“知行”的主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次,“心之知行”“意之知行”“身之知行”。“心”可理解为本心,“意”可理解为意识,“身”则是身体。关于“心之知行”,王阳明提出“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一方面,“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所以,“心”所具有的“知”即是“良知”;另一方面,“夫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心”还具有生成万物之动能,是“不学而能”之“良能”。因此,在王阳明心学中,“心”之知为“良知”,“心”之行为“良能”。 

全文约2816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2024年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情况的报告
  2. 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和个人征求意见建议52例
  3. 2024年民主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发言提纲(上年度整改情况和违纪案例剖析)
  4. 党委班子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5. 在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6. 国企副总经理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7. 个人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8. 国企党支部2023年度“党建+安全”项目活动方案
  9. 党支部宣传委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0. 乡镇干部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11. 市人社局副局长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2. 2024年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13. X县中医医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
  14. 街道办事处主任​2024年民主生活会“四个带头”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5. 领导干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视剖析材料
  16. 市人民医院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对照检视发言材料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