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回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经济规模的较快增长与人均GDP水平不断提升,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以及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要在2035年人均GDP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求GDP总量或人均收入水平翻一番,相应的年增长率平均要达到4.73%。不过,如果按照既有增长路径,2020—2035年中国GDP增速的均值将仅为3.8%左右,这就难以实现人均实际GDP翻一番的目标。虽然说现代化不等于经济增长,但是现代化绝对离不开经济增长,后者是基础。
“双碳”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
现阶段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位。2021年,中国碳排放量高达105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在中国式现代化把超过当代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14亿人带入现代化、改变人类现代化版图的同时,会给自然环境资源带来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对能源消耗的增长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且,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经济总量将继续大幅提升。如果能源消耗强度和双碳排放强度按目前水平不变,那么全球能源和环境条件将难以承受。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曾多次向国际社会作出碳排放方面的减排承诺。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明确承诺到20XX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到2015年,又进一步作出碳排放达峰的时限。2015年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进一步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XX年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探寻环境和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
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约束和挑战
全文约2875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