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四重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我市日前正集中力量实施的“十项行动”之一。乡村是劳动教育的实践主阵地,为劳动教育提供具体劳动情境;劳动教育又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其蕴含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价值意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以劳树德:为乡村振兴夯实思想基础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马克思曾指出,“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也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劳动决定道德,劳动是道德形成的先决条件,劳动教育是品格培育和道德养成的重要载体。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其社会成员形成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为人民付出劳动的真诚态度,使崇高的精神境界与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相适应。
劳动美德作为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其根本目标在于厚植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基因,树立良好劳动价值观念,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然而,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呈现“空心化”“弱势化”“老龄化”等特征,“人走地留房空”现象愈发凸显,这迫切需要用劳动美德去坚定乡土自信,强化乡土认同,涵养乡土情怀,使农村人口认识并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由“被动劳动”向“主动劳动”的转化。坚持塑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小我”融入“大我”,促进个人自身价值与乡村社会价值之间的互恰融通,让更多“爱农”“懂农”“知农”人才扎根乡土、奉献乡村。
以劳增智:为乡村振兴聚合人才技能
全文约2649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