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劳动教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是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简言之,乡村振兴需要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在劳动教育的引导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农林院校在劳动教育资源方面得天独厚,应该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活化农村教育,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
农林院校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其他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和法律等,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性劳动实践,打造乡村振兴优质服务团队。
组建好各种类型的宣讲团。根据不同专业背景组成理论普及宣讲团、技术宣讲团、医疗服务团、乡村振兴促进团等,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进行宣讲,讲透理论、讲清形势、讲明前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全社会形成振兴乡村发展共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应调研收集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把村民的思想聚焦到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上来。
发挥好各种专家的实训课。选派各院系理论功底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走进基层开展农技培训。依托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技术为重点,以知识为补充,采取集中培训与田间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将新思想、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农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让农民不花一分钱就能学到技术、增加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激发农民投入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把科研成果、农业人才更多运用于农业农村一线,支持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文约2312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