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党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应立足实际,从加强理论研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制度保障、丰富教学形式等方面着力,充分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
加强理论研究。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校应切实提高站位、明确目标,深刻认识红色资源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本地红色资源情况,组织一批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队伍,对县域内现有红色资源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英雄人物事迹作深入探究,深化红色资源历史研究厚度和理论深度。充分依托科研院所、党史办等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挖掘红色历史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内涵,为党性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学理支撑。
优化课程设置。红色资源包括革命先辈故里,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墓碑(群)和烈士陵园,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紧密结合本县域红色资源,在前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如以本县域作为发生地,将党史著名人物的革命事迹、革命历史事件、在革命时期孕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珍藏的红色文献史料等相关内容设置为党史教学课程,编写高质量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教材,着力于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红色地标转化为“课堂”,使以本地红色资源为内容开发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和感染力,不断增强党性教育实效。
全文约1729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