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而打造坚强组织体系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质量。《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专设一章要求“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6个月以上并且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当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流动党员管理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主动识变,寻找不足
新时代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流动党员组织建立、活动开展、作用发挥、动向掌握等四个方面。
具体说来,一是在建立流动党员组织工作上。按照党章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现实中部分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建设效果会因为所在单位或地区党员数量不足,或者从事教育管理的党务工作人员配备不及时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在开展流动党员活动工作上。流动党员工作地、居住地不固定,其工作和活动时间做不到整齐划一,以往那种在指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过组织生活的活动方式与如今流动党员的活动特点具有一定冲突。三是在发挥流动党员作用工作上。流动党员把党的使命宗旨放在心上,对党的事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但有时会因为相应的活动平台和载体建设不完善,流动党员通过适当的渠道来奉献社会、报效家乡的行为存在一定限制。四是在掌握流动党员动向工作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就业机会的多样化使得党员的流动速度和流动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流动性的提高使得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往往难以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个人去向。
全文约1882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