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社会救助助力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兜住兜牢基本民生的保障底线,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调节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积极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社会救助助力共同富裕,从而更好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救助是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工作部署,并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视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将社会保障从风险应对措施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提供了路径可能。其中,社会救助作为一项兜底性、救急难、保民生、促公平的基础性再分配制度安排,在“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中具备明显的调剂优势。社会救助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救助也要持续深化改革,发挥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功能。
建设积极的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以分配制度作为基础性手段和方式。在任何国家里,要依靠市场自发的“涓流效应”全面提升民生福祉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通常都要通过政府干预,运用再分配制度工具完善民生保障。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出发,社会救助不应再被视为保障生存的制度安排,而是提升低收入群体自身能力和福祉水平的有效手段。要通过积极的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来拓展救助范围,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最基本生活并促其发展,使之成为有效应对相对贫困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工具。
全文约3277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