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思政课教学与网络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新时代新征程上,衡量思政课“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能否将网络这一“最大变量”转变为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实践表明,推进思政课创新发展离不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强力支撑,这不仅是破解诸多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描绘一幅未来美好图景的需要。
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当前,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等网络新媒体技术正加快重塑思政课教学生态。一方面,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遭遇冲击,教师的知识权威形象以及教学内容的可信性面临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巨大挑战。思政课在迎来发展的“春天”之后,将进入加速改革的“火热夏天”。另一方面,慕课、网络直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新样态被催生,过去思政课“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探索思政课与网络新媒体技术融合之道,是思政课把握时代属性、总结规律遵循、拓展工作格局、优化工作理念、解决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20XX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带来巨大冲击。但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如果没有网络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化设施的支撑,我国难以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言,“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思政课的重要发展方向。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既是疫情之下思政课教学的应对之策,同时也是有效化解网络文化多样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之间的突出矛盾的需要。当前,网络空间各种价值观念互相交流、交锋和交融,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议论容易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对青少年产生极为有害影响。对此,思政课绝不能被动防守,而应主动出击,秉承“学生在哪,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的理念,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及时、更精准、更丰富的思政内容供给,让思想政治教育“时时在线”,在广阔的网络空间更鲜活、更有效。
全文约2259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